2025年最好看的剧非它莫属,明明已经知道剧情,依旧忍不住往下看
很多剧情,其实已经被剧透得差不多了。可还是好奇,为什么大家都说这部剧好看、拍得高级。
很多剧情,其实已经被剧透得差不多了。可还是好奇,为什么大家都说这部剧好看、拍得高级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播完后,很多人问德英是谁,剧里她跳海那场戏看得人心里发紧,观众都以为她是台湾地下党,其实不是,她是个虚构的人,原型是1946年在渤海湾跳海的女特工董健民,剧组用德英这个名字,是怕把南北两个不同时期的人弄混,又不想把那份劲儿给丢了。
最近火爆的谍战剧《沉默的荣耀》最大的特色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,剧中大部分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真名真姓,但是毕竟是影视剧,不是纪录片,出于剧情需要,自然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。那么在剧中,哪些情节是真实的,哪些是虚构的?
《沉默的荣耀》是一部建国完全展示真名真事的碟战片,剧中人名也是真实的,虽然故事情节有少数改编,但不妨碍真实故事情节,作为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我,对国家关于防谍抓谍有模糊记忆;很小的时候,家里父母及周围大人,包括学校,都教导我们,不要随便捡马路边的糖果,更不能轻易
当吴石将军在刑场上回眸淡笑,当朱枫烈士的密信血迹斑斑却字字铿锵,当聂曦的步伐从容如赴使命,《沉默的荣耀》以细节为刃,剖开了历史尘封的真相,让英雄的信仰与人性在克制的叙事中熠熠生辉。这部以1949-1950年台湾隐蔽战线真实烈士群像为蓝本的剧集,不仅是一部谍战史
吴石将军是国民党人,但不是现在蒋介石治下的党国,因为蒋的党国,蝇营狗苟,人人心中有自己,大多心中有派系,少数心中有党国,唯独无人心中有百姓。这也是蒋家王朝神仙开局,天崩结束的主要原因!
这部剧的题材选择具有非凡的意义,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台湾隐蔽战线叙事上的空白。它聚焦于1949年至1950年间的台湾隐蔽战线斗争,将吴石、朱枫、陈宝仓、聂曦等真实历史人物的潜伏事迹搬上荧屏,让观众得以了解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悲壮过往。
很多剧情,其实已经被剧透得差不多了。可还是好奇,为什么大家都说这部剧好看、拍得高级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里,有个比主角还让人记挂的角色——吴石将军家的女佣。她每天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却总压着帽檐,说话细声细气,问一句答半句,还总爱低着头傻笑,活脱脱一副“没见过世面”的憨样。家里的佣人、甚至吴石的孩子,都偶尔拿她的“傻气”打趣,可
1950年2月,台北青岛东路看守所。朱枫把缝在棉袄里的金链条咬断,吞进喉咙,血顺着嘴角往下滴,看守冲进来时,黎晴扑上去掐她脖子逼她吐出来。档案写着“吞金未死”,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。三点二十之前,吴石还安全;三点二十之后,谷正文拿到了活口,三个月后吴石被绑赴马场
上周刷B站,首页飘着一条“吴石家书”剪辑,弹幕密密麻麻,我点进去,三分钟眼眶就湿了。
一口气看完热播电视剧《沉默的荣耀》,轻轻地关闭电视,推开飘窗,抬头遥望滚滚东流的汉江,虽阴雨连绵,两岸的枫林却漫山红遍、层林尽染,成群的江鸥在宽阔的江面上来回翱翔,仿佛向世人诉说那场跨越七十余载时空的回响。窗前的我心潮澎湃,如鲠在喉,太多的话想要对那些在黑暗中
《沉默的荣耀》细节就是,吴石将军在最后即将被压赴刑场的时候,留给他10分钟写遗言,他拿起毛笔,发现笔尖有一根脱了的笔毛,然后就着窗户透过来的光,从容不迫地把这个毛拔掉了,再奋笔疾书写下“俯仰不愧天地,褒贬自有春秋”这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如一卷沉郁顿挫的墨史,以血为砚,以骨为笔,将吴石、陈宝仓、朱枫、聂曦诸烈士的魂魄勾勒于时代屏风之上。观之如涉幽夜长河,见星火明灭于惊涛,知其终将沉没,仍为那一瞬照亮山河的光华痛彻心扉。
原以为是导演看中了他演谍战片的扎实功底,殊不知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内情。要知道这一选角最初备受压力,吴石将军是真实存在的革命烈士,剧中用真名实姓还原,不仅要对历史负责,更得扛住观众的历史滤镜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大结局里,老杜开船的戏码,让好多观众心里咯噔一下,他干嘛不往别处开,偏要朝着黎晴的方向去,这不就把队友害死了吗?
《沉默的荣耀》细节就是,吴石将军在最后即将被压赴刑场的时候,留给他10分钟写遗言,他拿起毛笔,发现笔尖有一根脱了的笔毛,然后就着窗户透过来的光,从容不迫地把这个毛拔掉了,再奋笔疾书写下“俯仰不愧天地,褒贬自有春秋”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。
1950年6月10日,台北马场町刑场,四声枪响,四条人命,换来一份台湾防御图,让舟山十万守军扑空。
聂曦坚持要跟着老师吴石一起赴台,和老师说阿美已经答应他了。可是他都没有和阿美商量过。
《沉默的荣耀》不是一部电视剧,它是一场沉默了七十年的烈士遗言,终于被全中国听见了。